段麗婭:點燃大山孩子的希望
本網訊 騰沖市明光鎮位于中緬邊境,這里的孩子大多從小學就開始住校。在明光鎮地鼓塘完小,教了33年書的段麗婭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“媽媽”。
生于斯,長于斯。1990年7月,段麗婭以優異的成績從師范學校畢業,毅然選擇回到了家鄉任教。秋來暑往,她在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同時,也漸漸成了孩子心中的好“媽媽”。
小梅(化名)的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,在班里沉默寡言,也不怎么和其他同學一起玩,引起了段麗婭的重點關注。經過走訪了解,小梅的父親去世早,母親改嫁,小梅自幼跟隨爺爺奶奶生活。段麗婭積極走進她的生活,了解她的內心世界,給予她母親般的溫暖,積極引導她遵守紀律、尊敬師長、努力學習。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段麗婭的愛心融化了小梅心中的那道“冰墻”,小梅上課開始認真起來,作業按時按質上交,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改善了,每個科任老師都夸獎了她。如今,小梅已經成為了騰沖市第一中學的一名高中生。
從教33年,段麗婭為“拉褲子”的孩子清洗身體和衣物,給生病的孩子喂水喂藥,幫孤兒、單親學生鋪床、縫補衣服,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,跋山涉水,她的足跡遍布村寨每個角落……在孩子們身上,段麗婭完成了許許多多人生的第一次。
段麗婭始終堅持多一點愛心、耐心、理解、鼓勵,去對待那些學困生、“調皮鬼”,一碗碗端給學生的掛面、一次次充滿真情的家訪、一堂堂不辭辛苦的課后輔導……她用一言一行點燃了大山里孩子們的希望和未來。
前些年,經醫院檢查,段麗婭患有聲帶小結、支氣管擴張、肺結節、肺大泡、肺氣腫等疾病,醫生建議她少用嗓、多休息。但因學校教師編制緊缺,她依舊一絲不茍地堅持擔任班主任和語文、數學教學工作,直至病情惡化,她才入院進行治療。
“老師!您不是母親,勝似母親!教會了我怎樣生活,怎樣做人……”多年前,小梅畢業時抱著自己說的這句話一直在段麗婭的耳邊縈繞。住院還不到兩周,她便拖著尚未完全治愈的身體,毅然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,回到牽掛的學生身旁。
“要給學生一桶水,自己得有一泓清泉。”入行33年,一年近1000個課時的工作量,一批一批學生的離別,讓段麗婭早已鑄就了只為育人鑄魂的一片丹心。她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求學求教,不斷改進教學方法,很快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門道。
其間,段麗婭也曾收到其他學校拋來的“橄欖枝”,但都被她拒絕了。“只要這里學生還需要我,我就不會走!”這是段麗婭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
段麗婭始終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,先后帶出20多個班,培養了1000余名優秀學生,7次被評為騰沖市優秀教師,1次被評為保山市中小學骨干教師。
歲月更迭,韶華易逝,一路走來,雖然路途并不平坦,但是段麗婭快樂面對,愉悅前行,享受著一路風景,收獲著一路陽光……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
